和我預想一樣, 睡過頭了. 回頭一睡就一整個小時.
當醒來時我最在意的其實不是那睡掉了的一小時, 而是房間裡有一塊特別亮的地方. 原來是陽光從窗框和窗簾間的隙縫透進來.
我掀開窗簾看看, 天空竟是藍色的. 這幾天雖然不是沒看過藍天, 但這麼猛的陽光和銳利的陰影是自離開旭山動物園時以來.
倒是tenki jp的預報說今天整天都是多雲...這個多雲究竟代表了多少種狀況.
突然整個預報變得不太可信. 但是既然今天就有藍天, 而且無法確認明天是否真的會更好, 那沒理由不抓緊這個時機.
於是我臨時把天狗山行程改成前田森林公園. 雪地遊玩去.
這公園位在札幌市郊, 由於偏遠交通不方便, 本身就不多觀光客, 再加上是冬天, 遊人應該更少. 但大概還是可以見到附近居民的.
我去這公園完全是為了外拍. 最初我就是從一位道民娃owner那裡得知這公園, 他拍的是融雪期, 初夏, 還有秋天的景色.
我則正值真冬日的時候拜訪. 當然我自己也想玩雪就是, 不過就不會整個人趴在雪地裡打滾了. 我的褲子不太防水...
去的方法最穩妥的是在地鐵北24条駅轉巴士. 巴士車程快要一小時. 或者從手稲駅站轉巴士, 但下車後要走挺遠路.
由於一個半小時才會有一班車於是我在去到巴士站才在旁邊的Misdo吃早餐, 而且吃得很急. 心想應該吃不到午飯就是.
還好趕得到. 去到那邊也快11時了.
這裡既然名叫森林公園, 自然有好多森林帶, 但其實都是人工種植的. 空曠的地方也很多, 於是可見到廣大的雪原景色.
而這邊冬季最大特色應該就是有平地滑雪的跑道了. 平地滑雪就是穿滑雪具在平地滑走, 但我搞不懂為何要在平地滑.
管理處有器材可租用, 但我是來拍照的沒理由租這個, 只是我有必要租另一個東西.
因為要進入白樺林, 有必要偏離公園預先整理好的散步道, 踩入堆積已久的雪中, 相信隨便都有近一米深.
為了方便移動我需要一對雪鞋/踏雪板, 而這裡也可以借. 這東西我故然不懂怎用, 但應該不難. 凡事總有第一次的.
租借需要電話號碼, 當然我的Sim卡沒有電話功能, 自然沒有電話號碼. 我只好向職員阿姨說明, 雖然半信半疑, 但她也接受了.
我也覺得該時候找方法解決電話的問題. 畢竟以後要租車自駕必須有電話. 她叮囑我要在下午四時前回到管理處.
穿上後走起路來其實和平時差不多, 差別只在多了一個負重在腳底. 但是要倒後行時雖要一點技巧就是.
不知是雪質還是這雪鞋的設計的關係, 踩入雪中多少還是會一定程度陷下去. 但總好過腳直栽進去拔不出來.
我目的是白樺林, 不過除了入口有一處之外又不太看到哪邊還有其他白樺. 總之我向另一個目標地點——展望台進發.
途中看到一處小山丘感覺挺不錯, 而且剛好有陽光, 於是停了下來, 嘗試拍irfa.
為避免留下足跡我也避免走太前, 連放下irfa時也要特別小心, 儘量避免自己的痕跡太大範圍, 還要特地把攝影角度挑高一點.
最初我是穿著雪鞋做這些準備動作的, 不過這玩意不便轉身, 甚至令我失平衡一整個人栽進雪裡, 於是拍攝時我都把雪鞋脫下.
栽進去時不知為何, 心情興奮. 只是滿身都雪就是.


既然有雪鞋, 我也不太甘於只走在預設的散步徑上, 於是隨便挑個位置就踩進雪原裡去. 雪非常鬆軟, 即使有雪鞋還是下陷很深.
要提起腳時還要連濺到鞋板上的雪一併提起, 雙腳頓時變得很重, 比想像中要費力得多. 不過算是挺簡單的運動吧.
途中看到一點白樺, 又停下拍了幾張, 看到有前人的足跡, 是向雪坡上走的. 應該是很習慣穿雪鞋的人吧...
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我總算看到全長600米的大水道(運河?)和展望台. 這一帶都是平地滑雪的軌道, 走路要小心避免踩下去.
如果是夏天的還那可以直接走樓梯上去. 冬天真是不知要怎辦, 展望台的正面根本沒有雪道可用.
於是我乾脆脫掉雪鞋然後攀上樓梯. 到了上面才發現原來後面的樹林有雪道可以繞上來...
眼前的地方名叫Canal, 但實際上只是一個超長的水池. 這裡秋天會看到黑楊樹的葉變黃, 春天則有蒲公英在黑楊並木中間開花.
而水道兩端均是休憩花園, 但這邊則有餐廳, 而且遙望水道的對面還可看到另一端花園背後, 遠方的手稲山.
但今天廣域天氣其實不算特別晴朗, 手稲山被雲覆蓋的機率也很高. 但是望向石狩市那邊則天氣很好.
還是那句, 誰能保證明天會更好? 假若明天的天氣真的更好, 那就是今天的自己運氣不好而已.


既然展望台後面有路下坡, 那就走那邊看看. 但要先到樓梯下面回收雪鞋. 這邊人都沒有半個, 即使讓irfa坐在這裡等也行.
我走在這個在花木園和記念樹之森中間的林道上, 背面又是藍天白雲, 感覺良好, 於是停在這裡拍irfa.
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shot, 只是irfa的行李箱很容易從冬服的irfa的肩上滑下來. 根本扣不住.
這天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水道附近. 沿這雪道下坡到中途我又開始踩雪, 但只為了抄近路到黑楊並木那邊.
除了在另一段盡頭處隱約見到有人溜狗走過來外, 整條路上都沒有其他人. 旁邊滑雪的人還比較多.
既然這樣, 試試很少能用的超長焦拍攝. 因為這時候沒甚麼陽光也不見得能看到太陽, 唯有換個比較灰暗的景像來拍攝.
不過即使有陽光也不會是正逆光, 應該做不出我想要的光感. 也許是沒在下雪的關係, 其實整體感覺有點不上不下.
然後我總是忘了要把光圈調小挽回景深...
說起來, 在這種灰暗的冬景像中如果irfa披上鮮紅色的披肩的話相信會超級搶眼. 但是這次帶來的外套唯一紅色的是一件流行類的大衣.
個人是覺得, 在這種明顯沒有甚麼現代文明產物入鏡的景色之中穿現代流行服飾未免太普通, 於是選了一件像是偵探很常穿的披風給irfa.
不過找不到相配的帽子, 唯有用irfa常用的冬帽. 不過戴貝雷帽感覺會很冷就是. irfa肩上都已有兩條毛圍巾了.
這身裝扮即使以明治大正建築當背景也很合適, 在這個旅程裡算是很百搭的一套打扮.

時間逐漸迫近交還雪鞋的四時. 從地圖上看其實我沒離開管理處很遠, 但我還是找不到白樺林.
我打算走回去我進公園時見到的那一片, 而在並木道的中途, 似乎在不遠處有一些白樺樹.
於是我又離開散步道踩進去看看. 這裡有些應該是近幾天留下的雪鞋足跡.
找到白樺林了, 而且挺大一遍. 似乎是我進園不久後拍遠景的那一片, 旁邊已經是管理處外面的大雪原.
這裡的積雪不是普通的厚, 而且異常鬆散. 穿了雪鞋和沒穿的分別大概只有腳的重量和平衡感. 把雪鞋當踏台最容易平衡.
雖然來到白樺林了, 但頓時間反而不知怎構圖. 雪太厚, 若不找東西支撐的話irfa應該會陷到腰的位置.
也想不出避開地上我和前人弄出來的痕跡的方法. 從一開始我最只是想背景是白樺和藍天而已.
我在這裡研究了很久, 最後總算有一點點收穫. 不過本來就沒有描繪出很完整的印象, 總之拍到照就是有收穫啦.
為避免太遲交還雪鞋, 我提早在半小時前回去. 途中弄丟了angle finder, 幸有大叔阿姨把我叫回頭.
這次雪鞋初體驗讓我覺得遲早我也需要自備一雙. 總沒理由每次冬卦日本就買一對吧.

交還雪鞋後, 天色仍然還好, 這時其實我好像還沒拍夠, 於是我決定再在園內晃一會兒.
走著走著, 最後又回到我最初拍irfa的位置. 我看了看, 感覺小丘上面的景色可能不錯, 決定踏雪走上小丘.
雪很深. 離開今早的足跡後第一步就直陷到膝頭位置. 但這個位置似乎本來是一條小徑, 某些位置踩下去沒陷得那麼深.
於是我沿著找到的比較淺的位置, 慢慢登上去, 來到丘上一棵白樺的旁邊. 這裡可能是個放了長椅的休憩處吧.
這個位置雖然離路邊只有二三十米左右, 但四週都樹, 微妙地隱密. 而附近根本沒有人氣.
今天遠端雲很密, 沒有黃昏斜陽, 較近的地方則有晚霞的徵兆.
想起來我一直只讓irfa倚在樹幹拍照, 但都忘了這邊是雪地可以也讓她玩一下雪. 於是讓她躺在雪地上了, 又拿起了一些雪.
更加有動感的動作雖然也想讓她擺擺看, 但到現時為止我還沒研究出有效支撐她的方法. 提起一隻腳擺個走路pose已經很費力了.
irfa玩雪的時間並沒有很長, 但是我則由頭到尾都蹲了半個人在雪中. 在雪中體溫會一點一點流失, 流失了則靠攝取過的食埋轉為能量補充.
簡單來說, 會餓得很快. 說溫感的話, 其實蹲在雪裡, 即使大腿碰著雪, 褲腳和鞋根都進了雪結了冰, 也沒有很冷.
反而上半身受寒風吹拂令我想打冷顫. 這個時候太陽已在手稲山背後, 地面都沒有陽光照射了, 令寒風冷上加冷.
尤其昨天在小樽上坡下坡感到很熱的關係, 我今天又換回薄一點的保暖衣. 但下午我真的覺得很熱就是...
基於以上各種因素加上這裡根本看不清晚霞, 我決定離開. 我又順著路回到大運河去. 那邊能看到晚霞.
而且因為天色漸暗和一早過了交還滑雪具時間, 滑雪道上根本一個人也沒有. 應該說, 整條大運河都沒有人.
這六百米長的公園用地由我獨佔. 感覺良好. 我沿著滑雪道旁的空地慢慢走到另一端, 手稲山始終被雲霧包覆.
在起點我還看得到晚霞, 本來說如果到了另一端仍有晚霞的話我就拍irfa, 只可惜沒有這個運氣.
想想看其實今天的行程比我預定遲了很多很多, 最主要是我遲了起床加上臨時改行程.
但是基本想要拍的大致都拍到了, checkpoint也繞過一遍. 算是滿足吧.

五時半, 我總算離開前田森林公園. 之後是漫長的回市區之路. 這次我改往次選的巴士站離開, 站名是南2線.
沿路兩邊都是田地(雪原). 這裡真是離札幌市中心不到一小時車程的地方嗎... 遠看手稲山還給我一種以前在富良野遙望十勝連峰的感覺.
用了十幾分鐘直線移動, 終於到達巴士站. 這站有巴士往手稲駅和北24条駅. 後來我上了架往手稲的巴士, 再轉JR回去.
今天鞋子和褲子的入雪量相多驚人, 褲腳和鞋邊都結了冰. 在乘車回市區時褲子總算乾了一點, 但襪子看來有必要馬上換, 很不舒服.
輾轉搞了一輪我才可以再出去吃晚飯. 今天的活動感覺是久違的非常充實, 因此想吃好一點點, 當成小慶功.
於是打算去吃成吉思汗. 出發前我找到一間開在薄野, 牧場直營, 主打100%道產純血Suffolk羊的店.
最初我只是在找比較適合獨飯的成吉思汗店, 但這家除了那個100%道產的標語外, 還有一點吸引我的是這家有提供羊內臟.
因為羊內臟比羊肉更難令人接受, 於是食店餐牌裡很少見. 這一著令我有想試試的念頭, 即使價錢好像有點貴.
店位於南5条和6条之間, 這時間剛好沒有滿坐. 但劈頭就說今天內臟的在庫只剩橫隔膜.....
都坐下了, 當然不好意思走. 而且我還沒見識過純血道產羊是有多好吃. 所以繼續, 先來一杯生classic.
今晚我連相機都沒外帶, 只有手機. 但也沒拍過照.
這店只有counter席, 爐就在自己前面, 桌上則有調味料. 最初我點的是最基本的雜錦, 例如腹肉和大腿肉.
雖然表面單價並沒有比其他店高很多, 但明顯量比較少. 這一皿也就那5片. 而且另外幾種明顯地貴.
說到北海道羊肉基本上不能期待它會有羊羶味, 所以這點就不再提了.
只是肉質和以前吃過的成吉思汗的羊肉比起來, 確實較為柔軟沒那麼韌. 另外肉味不知怎說, 總之感覺很順口.
尤其是那個肩肉, 肉質軟又嫩而且還有一層脂肪, 烤過後更凸顯油脂的香味, 口感也更滑. 可惜只有三片, 好貴.
話說回來這店用的調味料也和別些店有分別, 例如塩是用胡椒岩鹽. 有點把西式料理的手法帶到成吉思汗的感覺.
到我想點橫膈膜時原來已經賣光了, 今餐和羊內臟無緣, 失望. 唯有點個叫かっぱ的東西.
かっぱ如果用牛的說法大概就是前腹的皮和脂肪之間的部份. 這麼說來, 中式羊腩煲的羊肉有時也會附有一塊很韌的皮狀東西, 大概就是那個.
這東西特點是很有嚼勁, 有點脂肪的香味, 肉的味道則不算很濃. 挺特別的食感. 但我還是希望吃燒到半熟的羊肝.
由於沒個勁再吃下去, 最後我點了個羊肉湯飯就結帳. 啤酒也沒續杯.
總結來說這家提供的肉並沒有吹噓, 真的很好吃. 但那價錢實在不適宜大吃特吃, 吃幾片肉配啤酒, 結帳再去居酒屋或拉麵續碗, 這就剛剛好.
我沒有吃很飽, 本來想說去一幻吃多碗, 只是跑進Taito玩了幾局IIDX後就沒這個念頭了.
逛完唐吉訶德, 順道經過大通的Seicoma買甜品回去吃.
回酒店再和irfa實驗一下拍室內照. 家中的床鋪面積太小, 難得這邊有大床鋪. 30/1.4總算有地方發揮了...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