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2025
07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2018.02 北海道 8日目 : 本番、小樽雪あかりの路
20180217_f05 : たちポン


昨天日間已經把一些我的預定行程表中優先度較高的地點都去過了. 理論上, 今天可以把時間留給一些優先度較低的地方.
例如到豊ヶ岡駅外拍. 這個秘境駅感覺不出一兩年就會被廢站了, 所以有點想去. 但想想看我真正目的是去拍娃而不是拍列車.
其實只要駅構沒被拆掉就行, 似乎又不是那麼急.

加上體調還沒回到最佳狀態, 還有心理動力等等因素, 最後還是覺得留在市區就好. 反正我有土產還沒買.
早上替irfa換個衣服後我才慢慢出門, 一開始先是去Misdo吃早餐. 話說回來這是第幾次了...話是這麼說, 現在才發現Misdo的批和多士類也不錯吃.

目的是買土產, 但沒想過要去狸小路那邊買, 而是要逛一下ESTA和大丸之類. 還想研究一件事, 就是百貨公司超市的貴價水果行情.
不過看來回去東京再看比較好...人在這邊連水果區都找不到. 最後看著自己買的土產, 感覺有點買過頭...


20180217_f01 : あん肝軍艦 20180217_f02 : たちかま
20180217_f03 : 真たち軍艦 20180217_f04 : 活アワビ握り

只是閒逛和買東西就把我的早上用掉了. 不過我今天很遲出門就是. 時近正午, 來去吃午飯. 既然最後一個白天了, 就去吃壽司.
北海道的回転寿司出名很高cp值. 根室花丸以外像是トリトン和なごやか亭之類也是道民推薦的有名連鎖店.

但是北海道的回転寿司店基本都遠離公共交通. 根室花丸的札幌駅店之所以排隊排那麼兇, 很大程度是因為交通方便.
而我在第一天就去排隊了, 沒必要再排一次. 於是在トリトン和なごやか亭和まつりや中三選一, 最後選去トリトン豐平店.
研究起來這分店應該是中心地帶裡最易去的店. 其他例如トリトン北8条店或まつりや山鼻店都要走很遠路.
可是從最近的地鐵站到トリトン豐平店也要5~7分鐘腳程. 還好不用等位.

個人喜好之中只有鰭側肉是每次必點的. 其他通常我都看著推介點想吃的, 因為推介通常是正值時季的海產.
例如白子和鮟鱇魚肝. 鮟鱇魚肝也是冬天才有的食材, 其外觀有點像切粒鵝肝, 而口感味道卻像較淡薄乾身的咸蛋, 很好吃.
這款鮟肝軍艦在根室花丸可是吃不到. 而白子也比較多款式, 軍艦以外還有刺身及部份地區才吃到的鄉土料理白子魚糕.
白子魚糕我是頭一次見到, 才剛掛牌我就填注文單. 彈牙的魚糕和濃厚白子加起來真是很有風味.

以前曾去過トリトン在Skytree的分店, 要比較的話那邊的食材鮮度真的有差. 例如活鮑魚壽司, 在這裡吃, 壽司上桌時鮑魚仍然會動.
吃了不算很多, 但多數是中至貴價碟. 不過難得一次就不要在意好了.


20180217_f06 : 小樽駅前通 20180217_f07 : 小樽サンセット
20180217_f08 : 小樽サンセット 20180217_f09 : 小樽運河

回程先去一下volks. 在秋葉原買的梳子不知何時弄丟了, 要再買一個...最後是回到北菓楼買土產後就回到車站去.
這樣札幌的日間時間就用完了. 準備突入札幌小樽地區的最後一站: 雪明之路小樽運河會場.
我坐普通列車到達小樽, 駅前通的人流不少, 大部份都是向下走.

因為過去幾天預定不斷調整令我只能在人很多的週末來. 不過週六總比週日好. 而且我都只剩這一晚了, 沒有辦法.
一開始我在中央橋找取景位置. 總覺得這邊微妙地難以取景. 和我幾天前來看一樣, 街燈和建築物只能二擇其一.

所以我回到淺草橋去. 這邊日落時份逼滿腳架乃是日常茶飯事, 我也險些拿不到位置.
起初我發現irfa在這裡只站著的話根本看不到水面, 於是和旁邊的人交換位置拿到欄杆的柱身讓irfa坐上去.
但是等一切都就緒後, 我發現有另一個比構圖更大的問題: 避不了人. 側面走道的人口密度明顯是淺草橋這邊高很多.
結果被納入畫面內沒有因為景深而糊掉的人也很多. 我嘗試遷就一下角度讓人群在irfa後面, 但街燈也被遮到.

20180217 : 雪ともしび 20180217 : 雪あかりに見る夢

而且這邊多人, 後面人群傳來的氣場感覺不太對勁. 剛才和我交換位置的說廣東話的朋友說要到對面去.
離遠看到那邊人並不多, 於是我也連忙帶著irfa趕回中央橋去. 此時要放在河面的浮玉正開始下水. 還好勉強叫拿到個位置.

我姑且用同一個方法作開始的構圖. 結論來說還是只能二擇其一, 但能遮到人總比拍到街燈卻一堆人入鏡要好得多.
基於兩邊的橋會互相看到對方, 我也儘可能不使用LED補光燈. 大概只有blue hour的時間我有在用, 還減弱成暖色才用.
那玩意即使5%出力也太亮了, 後來也只在對焦時使用. 而且是把燈放到貼近irfa的臉才亮起, 免得漏光.

但是這樣解決不了天黑後環境光不均勻的問題. 我旁邊有街燈, 後面是有行車的馬路. 週圍白/紅/黃/橙色的光的分佈一直在變動.
倒是我發現只要irfa旁邊有人站著拍照的話就可減輕街燈的影響. 而背後的光可由我自己用身體擋著. 有時我會被請去幫忙合照就是...
剩下從遠處的十字路口來的車頭燈光, 只能靠按快門的時機來迴避. 剩下就是怎樣重新替irfa補光.

既然不能太亮, 我就像在横浜那時用手機來補光. 這次發現了方法彌補色溫差異: 繪圖板app. 弄一塊淺橘色底色就可以了.

20180217_f10 : 小樽雪あかりの路 20180217_f11 : 来たよ

在這邊我是從橋的邊緣逐步向河面中心移動, 以儘可能不長期佔用同一位置.
到我覺得橋上拍得差不多時幾乎已用了一半時間...因為也想在下面拍攝, 所以移動.
河邊步道分為兩段, 北端以雪明之路舉行當初的風景作為主題, 較為寧靜, 人流也較少, 比較有風情.

可是以photogenic的角度來說還是南端倉庫群的路比較有看頭. 而且我不喜歡駐在北端的義工所說的話:
"請不要只顧拍照多點感受風景". 她這話用在那堆只會insta自拍幾分鐘之後就離場的人們或許還可以.
但對帶同一大堆裝備來長站幾小時只拍一張照片的人來說, 這句話無疑是種否定. 誰說拍照不用感受的.
而且對一部份人來說, 調整相機構圖按快門等一連串行為本身就是”感受”這個內在行為的表徵.

當然區區一個他人的話不太用在意就是. 選擇南端拍攝的原因主要還是北端景色太普通, 而且入黑了都看不到後面的山, 開揚卻沒有遠景.
雪量其實不算少, 但不知為何雪燈擺放得有點稀疏, 感覺就是雪燈不夠用. 走了一會, 還是會場名牌前後的地方最適合拍照.

20180217_f12 : 雪あかり 20180217 : 雪灯火 4

會場時間剩下不多, 人流也慢慢在減少. 不過畢竟是拍娃的關係, 始終容易吸引別人目光. 還有一邊喊著かわいい一邊舉手機拍照的女子高(大?)生.
拍到後來想換鏡時看到一堆義工衝出來拉起水面的浮玉, 就知道已經到完結時間了. 這也象徵著札幌行程的完結.

神奇的是這邊才剛有完場訊號, 那邊就一陣突然的風雪猛吹過來. 一堆人連忙開傘擋雪, 但風勢強得根本擋不住.
我也見狀趕緊讓irfa進去背包拉起來, 但免不了吃了一點雪. 強風雪沒有維持很久, 只是後來一直下著大雪, 我的頭頂都鋪滿雪和冰了.

回到札幌已經十時多, 雖然還有很多想去的餐廳但這晚我決定在旁邊famima買蛋包飯. 打包行李應該要很多時間, 不想走太遠.

...糟了忘了自己剛才在小樽駅買了個魷筒飯便當. 該怎辦......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