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天的天氣, 我想上函館山能看到清晰夜景的機率是50/50. 不過還是那句, 我只剩今晚所以沒有選擇.
早上雖然在下著陣雪, 但天氣大致良好. 就看遠端的雲何時會跑過來了.
由於昨天的元町行程都被迫中止, 今天我的時間可能會有點緊迫. 不過我還是推遲了出門時間.
反正不會在朝市用很多時間, 感覺還好. 於是先在朝市吃早餐. 在各店門前看了又看, 最後還是進了初訪時吃過的店.
其實我想吃的有: 魷魚, 魚, 帶子, 海膽. 昨天就吃過海膽了, 所以沒有也還好. 不過丼物可不會有魚.
然後看到一個特價定食, 沒有帶子, 但因為平得很所以還是敲定點這個.
我很久沒吃過魚, 來了北海道一直好想吃, 但在小樽時我則莫名其妙地點了個蟹丼, 於是沒吃到.
簡單來說, 這個定食cp值很高. 而且不會因為是特價品就使用不新鮮的食材, 雖然說魚只有半條.
據說大門橫丁有家居酒屋有魚刺身, 只是未知今晚有沒有機會去吃.
買土產的位置昨天已經鎖定, 很快便處理好. 方便起見今次把土產放在丼横丁的儲物櫃裡. 然後往南邊去.
考慮到不知何時才會有飯吃的關係, 我還是照樣往小丑漢堡去. 如果每次都是雞漢堡的話感覺也有點悶, 於是點咖哩.
...只是有點失算, 咖哩飯竟然是那麼一大盤, 我還點了洋蔥圈. 第一次吃不完東西...這次真是領教了.
旧函館区公会堂就在徒步可到的範圍, 於是我選擇走路, 一邊幫助消化, 另一邊可以拍攝在函館元町地區特有的和洋折衷式建築.
明治大正時期的和洋折衷式建築在日本各地都有, 只是函館的表現樣式是當地獨有, 於是變成了函館的另一特色.
其實主要是拍來當玩minecraft時的參考資料, 實際上我正在重現這些建築群中比較有名的茶房旧茶屋亭.
函館地區的歷史資料除了北方民族資料館不知在哪兒外另外兩館都有參觀的預定. 首先是旧函館区公会堂.
得知這邊拍攝自由之後我決定分多點時間在這裡. 不過irfa穿便服, 加上露台冬期關閉, 其實沒甚麼好取景.
但後方走廊的格子窗的確很不錯, 只是取景的自由度不太高. 尤其兩邊盡頭都是洗手間根本不能把鏡頭對著走廊...
不幸的是始終無法避免irfa零意外. 而且這次是向前趴. 臉撞上樓梯邊的防滑膠條, 臉蛋多了一塊紅色的污跡. 唯一可幸是妝沒破鼻沒崩吧...
看來儘早研究出到處都能用的簡易支撐結構是勢在必行. 不過說起來一頭栽進雪裡其實也算是意外呢...雖然沒傷.
館內並沒有甚麼地方能坐下慢慢處理irfa的臉. 除了一個地方: 洗手間的廁格. 這洗手間好像沒人用過一般乾淨, 是怎樣做到的.
但這就方便我把背包打開細看irfa的傷痕. 臉上的紅色確認是些膠質黏附上去. 用海綿擦不掉, 改用blutack卻可以黏起來.
總算清理得掉, 也沒有留下明顯花痕. 但今晚回到酒店要再詳細檢查一下了.

而我也沒興緻繼續拍攝. 加上太陽出來了, 時間也開始接近跑上函館山standby的時間, 我連忙走到舊英國領事館去.
這邊的主要是關於函館開港前後的歷史, 當年Perry來航的事佔了很大篇幅. 這裡所展示的資料量比舊公會堂多很多, 有部份我得跳過才能看完.
舊公會堂的任何室內展示物都是眼看手物動的, 但這邊的桌椅可以自由坐下拍照. 即是說都不是原本實物嗎...
不過我沒打算在這邊放下irfa, 畢竟拍攝可能會用太多時間, 耽誤上山行程. 轉了一個圈後我就啟程往函館山吊車站進發. 這時天氣晴朗.
這個時間還沒有很多人出發上山. 山麓站也沒有甚麼人, 買票也不用排隊.
山麓下站除了售票處沒甚麼特別, 只是整個裝潢很簇新. 感覺有翻新過? 這裡從待口室也可看到函館灣的風景, 但我選擇在纜車裡一邊登高一邊欣賞.
離開車廂就看到長長的室內展望區. 看來傍晚一堆人會迫滿這裡. 我當然選擇室外了, 我又不怕冷. 不過這風真不是普通的刺骨...
最先要做的是看看能使用的範圍有多大. 至少現在肯定除了屋頂的中層展望台外只有漁火公園那邊勉強能站人.
停車場外頭可以說完全沒除雪. 頂層展望台不知為甚麼被封掉.
漁火公園的出入口有人放置了一些攝影器材, 說起來之前好像見到人在街上拍攝電視節目. 該不會今晚又遇到拍攝現場吧...
外頭只有兩個在除雪的職員. 這裡夜間好像人會較少, 最主要是因為纜車的纜索會擋到視線吧, 拍纜車本身倒是一流的位置.
然後這裡也可以看得很遠. 雖然自己頭上頂著藍天, 但看到遠處應該是下北半島的地方有一大塊雲層.
看風向搞不好會吹過來. 今晚的夜景拍攝又多一個變數了.

上次登函館山和落山都是巴士的關係, 我對山頂站的內部沒甚麼印象. 於是視察環境過後我在室內晃了一會.
土產店裡也沒有我正在找的函館魷魚羊羹. 倒是在外面的轉蛋機中抽到一個18年雪ミク的匙扣. 很好的紀念品.
又在土產屋買了個蛋撻當補給品. 日本的蛋撻...老實說這味道還比較像澳門葡撻, 好甜而蛋味不濃. 再熱一點會更好吃.
室內始終太熱, 結果我還是選擇在外頭晃來晃去, 最後停在屋頂展望台的角落位置. 趁現在開始佔位置就差不多了, 還可以慢慢調整.
這裡的欄柵向內傾斜, 因此欄柵下應該會有空間給我放置腳架. 我讓腳架中軸穿過欄柵的隙縫伸上來接著相機.
有兩隻腳都在欄柵底下, 被踢到的機率相信會較少. 這應該是最省空間的佈陣了.
雲果然慢慢增多. 可是感覺入黑前不怎會下大雪, 我想blue hour應該還是安全的.
而展望台已經擠滿了人. 旁邊的泰國人太興奮太大動作有夠令人煩惱. 我也只能迴避一下, 不知何時我為了避開他們撞擊而偏離了相機的軸線.
還好另一邊同樣是來認真拍夜景的人, 我和他中間還有空間可以微調相機位置. 說起來他用的是大力夾, 不過感覺欄杆會好震...
直到我突然把背包脫下來掛在腳架下, 旁邊總算靜下來. 但背部沒了東西貼著變得更冷了.
背後的人群多得不得了. 但我眼前的燈火正一顆顆亮起來, 我可無暇管我的背後. 倒是後面的日本人老夫婦好像直接透過我的相機螢幕欣賞夜景.
說起來, 函館夜景的視野裡兩邊都是海, 燈光都集中在中間. 這有別於香港等海港城市, 燈光都是集中在視野兩邊甚至一邊的景象.
或許這也是函館夜景獨特的地方吧. 本來想說在這些街道中找些細節來拍, 但我還是被整體的景象吸引住.
積雪把很多市街細節中的雜訊都掩蓋掉, 整體看起來變得更簡潔. 這大概是第一次覺得函館的積雪有其可取之處.
Blue hour快完結, 而我拍攝基本已滿足, 於是我把位置讓給我身後的日本人小情侶. 剛才的老夫婦貌似拿到別個位置了.
結果拍到半路中途真的有人上來拍攝電視節目. 我則覺得足夠於是退去, 而且天空開始不對勁.
人回到底層, 已經一堆人在排隊等纜車下山. 站在玻璃附近看夜景的人還比較少.
我本來只是打算在這裡把雙手解凍, 順便整理一下背包, 但突然覺得這個位置可以拍irfa. 於是決定試試.
先讓irfa倚在玻璃板的接縫位置, 剛好可以拍到一點夜景. 不過縱長有夠難拍.
只不過後面總是不知從何處衝出大媽來撞玻璃拍照, 感覺對irfa有點危險, 於是我把irfa移到玻璃和暖管間的空位.
暖管可以用手觸摸, 只要irfa不一頭撞過去應該沒甚麼危險就是, 那空間也不夠站人, 腳架可以設在我的坐位前面.
其實這種廣角夜景如果看不到地標建築根本猜不透是何處, 但函館可用形狀來辨識. 於是我拍irfa時也一邊意識著要拍到函館夜景的形狀.
用垂直構圖加廣角就可以拍到函館市街地, 可是一旦拉開視角的話玻璃的室內反射也會隨之現形.
還好後面是排隊落山的人群, 遮蔽了不少燈光反射. 之後還是用自己身體和忍者反光板等擋光.
至於手機的光無論怎樣都擋不了的關係, 我決定把它調整成反射起來會在畫面中海面的位置上.
總算拍到了. 一張到此一遊照也要花那麼多工夫是怎樣. 當然如果有帶大塊的忍者反光板會比較輕鬆.
纜車的效率有夠高, 不到一小時已經幾乎處理掉人潮. 因為再沒有人龍替我擋反射光, 自然不能再拍下去.
下山前我再上去轉一次蛋. 這次是鏡音雙子...可惜我的背包基本都不太適合別扣針.

原本的預定是要去大門橫丁某家屋台居酒屋找尋牛油炒布袋魚和魚刺身, 但現在改道往bay area的ハセガワストア.
簡言之是買燒鳥便當回酒店吃. 這店其實是道南地方的連鎖便利店, 出名的原因卻是它的串燒便當.
我買了一個便當和一罐sapporo黑啤就回酒店. 其實還有一個魷筒飯便當未調理...還好酒店微波爐能用.
初見的人多半都會感到被騙, 因為叫是叫燒鳥便當, 實際上是豬肉串燒. 這點好像有典故的就是.
途步回來的關係便當放涼了一點, 但不損其美味. 但我覺得即使串燒選用鹽調味還是要少量醬汁澆飯面, 不然會好乾.
另外那個魷筒飯是道南產, 不過是我兩天前在小樽買的, 本是那一晚的晚飯, 卻留到今天. 還好是真空包裝.
在大堂放進微波爐加熱時一股強烈的魷魚味直衝出來. 我總算理解為甚麼這個不能當駅弁了...但很好吃.
偶爾這樣平吃也是不錯的, 雖說都到了旅程尾聲應該在最後大吃一頓, 但我還是希望錢包較為有餘裕一點. 這樣就好.
然後就是開始和行李箱空間搏鬥. irfa也要再換一次衣服.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