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幌地區行程裡我主要是去小樽看雪燈之路. 會場數量眾多, 我有必要選定幾個會場參觀. 尤其有機會拍irfa的話我當晚就沒法去其他會場了.
但大部份的二三線會場基本上只會在開頭的週末或最後的週末開場, 所以選擇其實不太多.
我打算去的都是主要會場: 運河側, 天狗山, 和朝里川温泉. 有時間的話也會去看看築港那邊.
然後舉行過開幕禮的塩谷會場也很想去, 但多半只開頭兩天, 這點只能等拿到場刊再行確認了.
另外我還沒決定順序, 因為是打算看天氣而定的, 但單看預報的話, 這幾天天氣根本差不多. 而且發現預報可信度其實不太高.
去哪個會場也會影響日間的行程順序, 因為要考慮提早到達會場和相應的交通時間.

早上我在酒店邊替irfa換衣服邊苦惱要去哪裡. 初步決定今晚去朝里川溫泉.
因為今天多雲但風不大, 搞不好到了天狗山上只會眼前朦朧一片, 而且久久不散去. 相比起來去溫泉對天氣沒有那麼多要求.
另一點是今天是情人節, 感覺運河一帶會很多人於是想避開那邊. 當然日本人在情人節晚上會有甚麼活動就不知道了, 反正只是個保險考慮.
而日間的行程我沒怎麼想過, 或者該說想得出來的地點都很偏僻且很看天氣, 對夜間活動也不太友善, 於是時間都空著.
我先去了札幌駅的Misdo邊吃早餐邊研究這兩三天的天氣予報, 決定先到小樽車站看看各巴士時間再算.

初次在小樽駅下車. 看過往余市的班次還很遙遠所以今天不去那邊了. 於是到了巴士站看時刻表, 此刻其實我還在猶豫要先上山還是去溫泉.
不過看了又看之後, 我就漫無目的走下坂道往運河去. 就當成是看看冬天的小樽街道吧. 另有一半是先在人流比較少的日間看看夜晚要怎麼拍攝.
不知為何從浅草橋拍攝可以很容易拍到行人路的街燈, 在對面的中央橋則要很遷就角度才行. 總之算是看過環境.
途經某雪糕屋好像沒開店, 那就算了. 之後我又回到駅前的三角市場. 我第一次來, 原來這裡只是一條狹窄的斜坡.
因為也開始餓, 於是選擇在這裡吃飯. 本來是想去某燒雞店吃的.
隨便看一家店有空位就坐下來. 這家店不知為何前菜會給墨汁魷魚鬚, 而且這味道似乎是我前兩次土產都有買的那種. 搞不好店頭就有在賣.
本來想點魚的定食, 卻點了蟹丼, 另加了一尾八角魚的刺身. 八角魚是較少見於道外的魚, 因為橫切面是八角形而得名.
不知為何在小樽會較常見, 而這魚的旬剛好也是冬天前後, 今天既然看到只能一試.
看上去很淡白而且沒甚麼光澤, 但實際上肉質爽脆且入口後油脂感會慢慢在口中擴張, 挺有趣. 一條魚只能切幾片感覺有點不夠.
反而是蟹丼感覺很普通. 是有甜味, 但感覺就是少了點甚麼. 看旁邊桌都直接開一整隻來吃, 可是我只有一個人吃整隻蟹也太貴.
而且我討厭開蟹殼...搞不好魚定食還比較安定.

再買了點土產後我又回低地去, 但這次是經過商店街往南小樽方向走. 是說上上下下都滿身汗...還好沒有反冷卻.
我沒有逛商店的打算, 純粹只是看看街景而已. 白雪紛飛, 和夏天完全是兩個景像. 如果街上人少點就好了.
但人懶加上在Marchen交差點前我又滑倒了一次, 我懶得走回頭路到小樽駅, 於是從南小樽駅乘JR回去.
我這時才在巴士總站找到雪燈之路的場刊. 為了找個地方看, 我跑去對面的Misdo...感覺自己這次很常坐在Misdo裡.
如我所料塩谷會場還是頭一個週末開場, 當時我人才剛到旭川. 所以暫時來說沒有其他會場要臨時追加了.
最後沒甚麼特別的結論, 繼續維持晚上去朝里川溫泉的預定.
我根據預定坐了三時正的巴士進去溫泉區. 但意料之外的, 實在太早去了.
說到溫泉區我的個人印象就是總會有一處稱為溫泉街的中心地方即使沒有甚麼商店也會有點熱鬧有點人氣. 但這裡完全不是那回事.
簡言之就是流經山谷中間的小河川旁邊有幾間旅館散落周圍這樣. 當然也有其他觀光客一起下車, 但似乎都是酒店住客.
我不清楚是否天氣問題, 但下車後人們都不知往哪兒散去了. 大雪紛飛中只剩我一人和沒有車的馬路.
離真正的開場時間還有約一小時, 只好四處走打發時間, 並不是我想四處走, 而是這裡連歇腳的地方也沒有. 能坐下的地方, 大概只有廁所.
在附近轉了一圈, 大致了解會場的面積和路況, 可以說能走的地方不多, 能取景的地方更少.
很無聊, 所以在橋上看工作人員在河裡點燈. 這裡是唯一能看到河面所有燭光的位置. 感覺他們只是隨意的找個適合的位置就挖洞放蠟燭.
由於他們都準備得七七八八, 於是我也開始展開腳架準備拍攝. 同一時間在場的只有一個開車來向我問路的大叔.
拍了幾張就發現在橋上拍, 怎麼拍怎麼不對勁. 總是抓不著重點. 於是我移動到河旁邊的心形通道去.
這邊的雪牆高得很, 比從以前的大會照片中所看到的高很多. 似乎是因為今年積雪量較多的關係.
從這個位置拍也變化不大. 燭光在畫面中的份量都很平均, 正因為這樣才找不出重點.
尤其位置實在太隨意了, 沒法把個別的光點分離出來.



基於拍攝角度所限, 普通的照我沒拍很多. 反而都是集中在irfa那邊.
只是最適合irfa取景的位置卻是單向通行的階段. 人流根本少到不行還真的無法理解掛單向通行牌是要幹甚麼.
當然這樣不代表我會乖乖地放棄那個拍攝位置, 但代價就是當有人要守規舉地離開時我也要順著那心形轉一圈.
然後重新讓irfa站好. 但這晚我沒有使用地台, irfa也很難找到位置穩站. 大部時間都花費在讓路和穩定irfa.
而且還有弱光對焦問題...該死我的7D就是無論怎樣都不會亮對焦補助燈.
大概要在目標時段拍到所有shot可能要花幾天...因為blue hour說到底最長也只有約30分鐘. 能拍到一張已經很好了.
雪中的燭光只有在blue hour之中才能醞釀出最大的"幻想的感覺". 到晚上全黑時就只是普通的溫暖的火光而已.
想想看不如直接用後製把整個顏色弄回來算了...反正"把感覺弄出來"就是所謂後製的目的.
收穫不大, 同一條樓梯拍了前和後兩個shot之後我已經想不出怎麼拍了.
本來打算直接把irfa放在雪牆上以朝里川當背景, 可是那牆頂部的雪出奇的軟, 一直陷下去, irfa姿勢無法穩定下來.
所以徹收. 看一看時間離大會所寫的尾班車還有點時間, 我就再嘗試拍多一兩張雪燈的照.
但依然是找不著重點. 連個水面反光都沒有...而且橋面街燈的光害太強, 距離較近的雪燈根本不能入鏡.
而河川旁邊的公園的雪燈..感覺沒甚麼特色可言. 反正巴士來了, 我決定徹收上車休息. 果然下午茶只有一個冬甩不夠, 很肚餓.

但是我還要搭最少90分鐘車才回得了札幌. 因為有土產還在小樽駅, 不能在築港下車抄近路. 回到小樽站, 非常大雪, 還好列車班次正常.
回到札幌後我先把昨天遺留在儲物櫃裡的東西回收. 昨晚原來就是忘了這件事...第一次忘記東西在儲物櫃.
把irfa和一堆有的沒的放下後, 我轉到薄野去. 已經11時, 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吃東西, 就選擇吃拉麵.
距離較近而未吃過的店, 我想到らーめん空. 這家的味噌評價很高, 在這種時間還有兩三人在排隊. 我照樣排, 也沒有等很久.
連我在內的七個人都點味噌拉麵...是真的有這麼好評? 但看來名不虛傳. 這家和以前吃過的味噌拉麵比, 特別之處大概是用了生姜吊味.
我其實不喜歡薑的味道, 但這樣一配卻來得驚喜. 粗身的曲麵非常有嚼勁. 本來想說這麼晚就不喝那麼多湯, 結果還是整碗清掉.
外頭一直在下雪, 快要零時, 街上冷清. 我想用地下街走回去, 卻已過了開放時間. 到了大通, 看到地下鐵的入口還沒關就鑽進去.
原來是尾班車還沒來, 還好趕得及. 最後我在大通乘一個站回去, 總比一直吹著風雪走回去好吧...路又滑.
至於札幌駅理應是過了尾班, 但尾班神威還是甚麼的好像大延遲, 拖長了大堂開放時間, 不用繞遠路回酒店.
這應該是有紀錄以來最晚回酒店的一次. 還以為只有在東京才有可能這麼晚. 不管了, 總之先趕快洗澡睡覺.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