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現任小電歷經四年, 內接的hard disk數量沒試過多於三個, 而長期運轉的只有兩個.
一個是組機時一併入手的500G日立, 另一個data用的是1T日立. 由組機至今都是這兩個.
還有一個前任系統碟500G死雞, 接上現任小電半年就掛了. 總壽命三年左右.
1T碟其實前任小電已經在用, 2010年1月買的,. 總使用時數達22k hours, 算是不錯吧.
而最近我也覺得空間有點不夠用, 也想加碟, 讓這隻退下來只負責BT.
事件發生在前天替irfa拍完照後, 正在PC上看照片時. Win7突然爆出一句偵測到硬碟錯誤.
正在找方法要怎麼看數據時我發現有個陳封很久的舊版Crystal, 就開來看看.
發現1T的01, 05和C4的raw值跳了. 是C4而不是C5. C5暫時還沒跳.
不過05一口氣就跳到20個, 這已經不算樂觀. 1T資料很多因此有點焦急, 連忙跑出去買HDD.
日立現時被分成了兩邊, 一邊被WD收掉變成子公司HGST, 另一邊是Toshiba.
但個人有感自己和日立硬碟相性比較好, 所以還是會先看這兩家.
HGST主要推企業級產品, 售價當然比Toshiba貴上一截. 但據說Toshiba接手的是日立的大陸廠房所以有點擔心.
而死雞依然黑名單, WD branding好煩一向不考慮. 這次只剩HGST的企業級或NAS硬碟可選了.
NAS硬碟就是專門設計給NAS機器用的硬碟.
很多網上的測試文都說一般desktop用HDD不太適合高用量的NAS, 大概因此有這種東西吧.
實際上也沒看到有人寫文說把NAS硬碟塞進desktop當data碟用會怎樣怎樣.
結果就入手了一個3TB的NAS硬碟. 價錢大概是Toshiba 3T和HGST企業級3T的平均數.
回到家沒有先裝碟, 而是先爬一下文看看安裝這種HDD有沒有特別要注意的東西.
順手看一下1T的SMART讀數. 05好像變多了.
總之在搜尋不到甚麼情報的狀態下裝進去試試. 然後重開機時又到顯卡掛掉. 最近常有這種事.
不管了先用onboard的intel GPU應急. 其實不清楚有問題的是顯卡還是底板. 最近接USB偶爾會藍畫面.
進了window後看起來一切正常. win7成功確認新的3T. 先把它轉成GPT規格, 然後斬成兩份.
一份約1T另一份約1.8T. 想想看其實沒特別需要用GPT…
Format用了我一整個晚上. 因為手多按了兩個drive同時full format, 變得好慢orz
昨早起來看到format完成, 然後05又增加. 重點是C5跳到1.
開始backup. 還好重要的東西能正常取出. 這邊的做法是data複製一份到新HDD, 舊的留到它死為止.
相片全都正常取出後, 開始backup保留下來的ACG物. 從這裡開始出現讀取錯誤. 多數是些file size較大的單個檔案.
最後有部份新舊番和東方的eac拿不走. chkdsk後再試試...
之後把drive letter替換後系統大致可以照舊繼續運行. backup期間有看到C5數值下降過. 但也就一次.
另把發現問題時, backup前和backup後的smart狀態各截了張圖.
說回HDD狀態突然變差的原因我想大概是最近BT過了火. 因為久不久就同時跑三四個檔還要速度全開.
總之現在有新data碟了但還是要繼續觀察. 畢竟算是半間新公司, 產品品質有待觀察.
1T先不會動, 只拿來低速BT.
有機會的話可能找個HDD regen之類的玩意試試修復...但也不會有持久效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