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飛到半空後覺得好餓, 想起之後直到回家為止都要肉體勞動, 雖然價錢稍貴但還是買了個便當吃.
至於味道...不算難吃我已覺得很好. 為何國際線沒有空弁呢...
而那包淡雪一直從機場散發超濃烈的氣味, 甚至讓回家的車上的他人察覺到, 並貌似感到難聞.
雖然是有種熟到快爛的味道, 但一聞就知道這不是榴槤, 根本不一樣氣味. 對我來說這包淡雪的氣味可是超香的...
放在雪櫃後當晚就吃了, 這根本不是草莓吧, 從未吃過這麼甜的草莓.
第一次用的行李箱被挖了一條深坑出來. 看起來像是鐵枝打橫插進來的樣子...一條圓柱形的坑. 雖然只是表面傷但也太深刻.
話說回來, 這次真是一個期待和失落每天都在交錯的旅程. 例如開花宣告雖然早了但事實上開花進度並不理想, 以至滿開還是沒比往年早很多.
但是才第一次就能順利看到七分咲以上也算不差了. 就是宇治比較失望, 但那邊畢竟還有河岸工程, 這或許是沒辦法的事.
不過這次因為時間誤算而使得部份行程混亂的事還是很常見. 想著城市部的交通應該沒那麼稀疏, 其實也不是這樣.
真的, 大阪京都交通除了路線多外也就沒有特別長處. 包括轉線所需的月台間移動和等車時間就已經夠惱人.
而京都真是沒有特別方便, 巴士路線多, 人卻更多. 市內景點如要等到成功上巴士, 大概我用走的也到目的地了.
最大誤算是為了一個想要但難買的土產而推遲了兩天行程. 如果初訪神戶時就有買下來的話接下來或許沒那麼糟.
在京都的行程雖然想逛的地方用的時間比預定短, 但這樣卻令我多逛了一些原本沒打算逛或根本沒想過逛的地方.
最後一天有點浪費就是. 其實雨中逛各個櫻名所相信別有一番風味, 但偏偏選了個不合時宜的平安神宮.
我想即使是賞櫻之旅, 還是該弄多點完全不賞櫻的行程和景點安排. 雖然實際上我只有三四日是真的全程在賞櫻.
另一點是同樣因為是大城市的關係, 想著這些地區對市街設施的利用者會有很多方面的照顧, 例如locker的數量, 電梯路牌等.
不過去到梅田和河原町就發覺原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先不說河原町, 梅田的locker根本應付不了那人流量. 而且都集中在JR附近.
比起來神戶雖然沒有土產專門店, 卻有大量locker, 真是耐人尋味. 不過回想起來小樽也是只有JR站有locker, 突然覺得札幌地下街真的莫名其妙地方便.
其次大概是往河原町地底的電梯升降機數量了, 都集中在鴨川東面.
常說關西人比較真性情, 今次也算見識到了, 雖不感舒暢, 但不至心寒. 只是京都論外, 我也開始相信網路上那些京都人的負面印象了...
不過今次旅程其實全程都感到來自日本人的排斥, 不論是作為普通的遊人時或是作為一個宅在拍ixra時. "一人男"這個狀態的關係吧.
而且今次因為時期和地點很容易遇到家庭和小孩, 更易被警戒. 剛好又有社會事件令人對一人男加強了戒心...第一天在天保山就遇到這種情況.
相比起來同是旅客的歐美人才不會管這些事, 即使看到ixra也是完全一副開懷不在意的樣子, 這次真是體會到人種和民族性的差異.
這次的旅行不計算酒店職員, 有搭話的基本都是外國人. 說英語搞不好和說日語一樣多. 大阪京都等地好像較受歐美人喜愛, 也難怪.
在大阪更是直接說廣東話就可以, 包括在酒店櫃台...
因為是第一次冷天氣中去日本, 所以帶了很多禦寒物資, 但最後大都派不上用場. 帶去的薄羽絨只有頭兩天真的需要穿...
另外今次令行程出現非預期變更的原因大概就是受衣物的影響. 襪之類消耗度高的東西還是全新品比較好...
感覺有點無謂地浪費了行李箱空間. 說起來今次回來行李總重約23kg, 其中行李箱本身較以前重, 而且衣物較多較厚, 也增加了荷量.
說到這裡, 這次買土產單純數量比北海道時多了很多, 尤其是盒裝的東西, 而且都很大盒. 但是這次旅行開銷不計機票則比北海道時便宜了一點.
最主要原因是交通費便宜吧, 而且旅程日數本就比上次少, 還有一晚是免費住宿(機場). 不過還是脫離不了高開銷的事實.
始終是復活節假期+櫻季. 下次再要在這時期旅行的話要好好研究一下節約...
雖然逛了很多地方, 但這次旅程還有很多值得去看的還沒有去. 像是摩耶山的神戶百萬夜景就這樣被姬路城夜櫻會取代了.
還有京都本身也有一些較遠的地區根本沒有列入這次旅程的視野之中, 我想再來跑一次也是可行的. 連天橋立一起.
但不會是近期的事了...雖然計劃明年聖誕再戰函館+新年去一次短線遊, 但未確定新年是否成行...旅費是個大問題orz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