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50D用的IR濾鏡名叫Super Color Filter, 實質大致等於590nm IR濾鏡, 例如B+W 090.
半紅外線來說這個的顏色飽和度可說是最高. 但其實我嫌它很多時天空和雲的反差不夠IR720強. 更不用說800+.
當然環境條件也是個很大因素. 香港很少可以見到真正的蔚藍天, 又或說總覺得天空的藍不夠深不夠遠.
但理論上應該可以用光學方法把天空的藍色加深才是. 所以入手了幾塊超平價顏色濾鏡試試看.
總共買了四塊, 紅黃綠紫, 便宜得合計只和一個較豪華的午餐差不多.
實際上事前就預計不會有多大效果. 首先590nm大概是可見光譜中橙色的位置.
而在這之中紅濾鏡的感光線幾乎和590nm的重疊. 黃色雖然多了黃和綠的透過性, 但相機內的590nm會擋掉這些波長.
紫色的情況和紅色差不多. 效果最大的是綠色, 因為深綠色濾鏡會擋掉幾乎所有紅和橙光. 於是裝了綠鏡後影像會變成全藍色.
原理我得再翻一下資料, 但推斷是基於CMOS的感光分配和受WB設定影響.
我試著回家把這張照後製成黑白, 發現這樣子真的能提高天空和雲的反差, 相對的色彩全失去了.
我的目標是要保留色彩, 同時加大天空的反差, 所以這方法未必合用. 但有機會找到平價黃綠色或淺藍色filter我會再嘗試.
搞不好認命花時間後製調對比還比較好orz
今天我有帶三腳, 既然帶了我也想練習一下夜間慢快門. 但是拍攝位置的塔頂展望台實在搖得太厲害, 也不能把快門拖太慢.
倒是好奇之下把350D裝在三腳上拍了一張半IR夜景, 效果挺有趣的. 日間紅外線源都在天上, 但夜間光源則變成在地上.
因為時間是日沒後還沒到半小時, 天邊還有一點點的紅外線源, 構成比日間明顯得多的天空漸層.
然後大樓的燈光大多是橙色, 但也有一些是藍色的, 即是說有某種家居照明會大量釋放紅外線. 鎢絲燈?
我還有一件事想確認. 在新年期間我爬上山時發現在公園附近的工業區裡的煙囪有貌似保安燈的東西.
然後幾個月前一次晚上搭巴士回家時也確認到燈光. 可確定煙囪和保安燈這兩個工場夜景的構成元素也齊備了.
其實從公園展望台也可看到煙囪的煙, 但週圍都是很高的大樹, 根本無法確定是何種工場.
今天我也是順便來現地考察一下拍攝工場夜景的可行性而來.
移動途中還看到朱紅色的月出, 於是停下來拍了幾張. 月出因為接近地平線景物, 比較易拍, 可惜今天沒有18-300在身.
從小路走出公園外成功找到一個位置可看清整座煙囪. 原來是煤氣廠.
比起小光圈慢快門甚麼的, 還是構圖勝負. 要表現出配管和金屬支架的無機質和有序感才是重要的.
不過從這個角度看還是全景比較好. 如果拍攝煙囪的局部會令畫面很多留黑, 我沒有L架用來拍portrait.
想來過去兩次旅行時想去拍工場夜景也不成功, 初次拍攝竟然是離自己這麼近的地方...
因為是假日而且是晚上, 工廠區泊了很多車, 不方便拍攝. 或許還有其他位置拍攝, 但今晚先就此打住.
最主要是我餓了...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