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2025
07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無聊拍


本來是打算把350D帶出去繼續考察IR攝影的特性, 結果想了很久都想不到要去哪裡拍.
於是隨便在某大學附近下車, 來去看看新的設計系大樓.

那大樓是由Zaha Hadid設計. 我本身也挺喜歡這位建築師的流線設計.
之前已經在想要來看一看實物, 一直都沒成事. 今天隨意走動卻跑來了.
其實也有想過利用IR的特性來拍一張以這大樓為主體的照. 構圖中當然要有樹, 不然感覺會不像IR.
不過今天實地看過就發現大學的用地內應該沒有能實現我的構圖的地方. 找天再到外面找找看.
結果今天的照看起來和普通的可見光黑白照沒甚麼分別. 但挺有迫力就是. 拿來弄手機lockscreen背景也不錯...



之後由大學開始步行到碼頭附近. 今天異常多人, 尤其是新婚拍照團的數量...發生甚麼事了.
總之這邊拍不到甚麼, 收機走人.



今天雖說沒怎麼認真考察, 不過留意到今天的照都比較矇. 然後發現對焦越接近自己, 成像越是清晰.
改機前已知道焦距越遠焦點會移得越前, 看來問題源頭是這個. 因為我的鏡頭都沒調焦.
但是我想也有一部份原因是我今天光圈開得和平時可見光一樣大...

只是想到這裡我又一點不明白. 前幾天拍ixra時我也用350裝40 2.8拍了她一下.
當時我開F4, 焦點位置非常清晰. 但光圈開這麼大應該會很矇矓才是, 究竟原因何在?
PR
赤外線撮影 試行錯誤その一
天氣晴朗對紅外線攝影來說是很重要的. 不過今天有點晴朗過頭, 好熱.
但也不管那麼多了, 我想儘快拿去改好的350D實地測試. 所以去了家附近的公園.

我帶了三支鏡去 : 40 2.8, 7D kit鏡的15-85, 和350D一起來的第一代sigma 18-125.
去到公園發現超多人...放狗和龍友團不在話下, 還有一堆孕婦來拍記念照...

人就不管了. 首先測試開始前要做一個準備: 拍捍白平衡參考照.
紅外線攝影中, 精確的白平衡和構圖有同樣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會利用綠色植物當參考.
但賣濾鏡的那店家則說用純白物體當參考效果會比較好. 總之我兩個參考都拍下來.
話說我好像用了日光來當拍參考照時的白平衡.




然後我找了個位置拍了兩張一樣的曝光構圖, 分別用兩個WB.
發現用草地當WB的那張, 植物會比較白. 整體色濃度沒那麼高. 但兩張一樣是很濃的橙色.
這時我還沒發覺這WB有甚麼不妥的.

總之我在公園裡打轉拍了一些花草樹木,水,天空,人類. 發覺幾件事:

1. 耀光比較容易發生, 而且很難避開.
2. 煙霞和Distance fog的影響比較少.
3. 成像銳利的光圈值會變大一點, f8 -> f13 這樣.
4. 在我的350D的場合, 測光值再減1~2級就差不多了.




之後回家開始後製. 事前我有拿過樣本照片檔試後製, 也知道Lightroom和CameraRaw無法正常讀取WB值.
所以看起來應該是一片泛紅, 難以後製. 拍攝時使用自動白平衡或WB presets也會有此情況.
但我的照片卻沒這問題. 我猜和我拍WB參考照時不是用AWB有關, 這點需要研究.

不過能正常觀看也不代表能正常後製. 首先一般來說理想的color IR照片中天空等IR成分少的地方應該會變成棕色.
而我的仍然是一片橙, 但沒法在LR調WB. 還有就是理論上照片紅外線量豐的地方應該以青色來表現.
尤其我用的Super Color filter應該會有很強的Cyan色塊才是. 我必須重調WB.

這邊我看了網上教學動用了Adobe的DNG Profile Editor.
把其中一張照片轉成DNG後丟到那邊改WB, 再把那設定值輸出成custom camera profile給LR用.

適正的設定值我只能自己慢慢試. 試行初誤了良久後, 總算找到一點訣竅.
一般教學只會說把色溫調低, 但我個人的場合則也對藍色channel動手腳.
大概是這樣: Temperature -100, Tint -25, Blue Hue -60, Blue Saturation +100

以這個組合輸出成Camera Profile, 再配合LR那邊的濃度和色相調整, 總算弄到一張"材料照".
我發現套用camera profile直後, 使用白WB拍的照色溫會直跳到50000, 使用綠WB的會跳到6800.
不過把前者的色溫調回6800後, 兩者的效果就會差不多. 而我認為比較順眼的色溫值大概是5000.




最後是Photoshop那邊的調色了. False color IR 都要靠PS才成. 重點是Channel Swap.
棕色的天空會變回暗藍色, Cyan色的樹木則變成黃色. 之後再靠Adjustment來修改. 常見的綿花糖樹就是這麼做.

今天的拍攝總算讓我多了解一點有關紅外線照片的特性. 但要試的東西還很多.
例如拍WB參考照時所用的WB對最後成品色彩的影響, 還有今天沒法試的焦點移位考察.
說實在還沒想到要怎試...

話說走前我再拍了一點dust check, 塵埃好像變多了...搞不好要把filter拆出來再封過.
New life for my 350D


雖說7D因其重量個人不太傾向帶去外拍, 但經過北海道旅後我覺得現在要退回去也不太可能.

然而這樣子350D就會完全放置play了. 因為室內我也不用350D, 輕便拍的話手機就可以.
而且350D機齡也有10年, 中古也不會有人問津. 我家的更不用說了...我一向不怎保養外觀.

思索了一番(=兩三年)後, 我決定給自己的350D一個全新的定位. 那就是改裝成紅外線專用機.

紅外線專用機和偷拍用相機的分別就不說了, 這不是重點, 而且會有那種印象的人多半看/聽不懂.

總之, 就是要把350D的低通濾鏡拆出來再換成高通濾鏡.
其實對紅外線攝影有興趣也有好幾年時間, 不過得知可以直接把相機拆開換濾鏡也是兩三年前的事.
只加個前置filter然後曝光幾分鐘的拍攝方式, 老實說我不敢恭維.

旅行回來後我突然心血來潮去看看濾鏡的入手源頭, 確定淘寶沒有我要的種類.
因此改從美國的在這方面比較知名的店家那裡買濾鏡. 運費好貴...

我要的濾鏡種類並非接近或完全黑白的720+級別, 而是半彩色的590.
即使同是IR照片我還是比較喜歡false color IR.


這次我是買材料自己動手改裝. 不過教學找就有, 並不算甚麼大問題.
只是才剛開始拆外殼就遇到螺絲頭磨耗過度扭不出來的問題, 結果要把螺絲鑽走. 組裝時封起這洞算了.
最難關始終是把換上去的濾鏡用硅膠固定的時候. 都黏到鏡片上面了, 但似乎不是成像範圍.
這個只能等實拍時才知道, 現在先不管把零件裝回去.




然後就發現不知從哪裡掉了一塊這樣的金屬片出來 囧
最有可能的來源是頂部外殼, 但實在找不到看起來要放這玩意的位置...總之繼續組裝.

最驚心動魄的時刻莫過於組裝完成, 準備開機的一剎那.
能開機就算成功一半了, 但開不到機就要重頭拆一次檢查問題, 還有可能是弄傷了零件而報廢.

結果無事開機成功. 而且操作好像沒甚麼大變化...那塊金屬片究竟幹啥用的.
總之隨便拍一拍做了dust check, 還算可以接受就不管了.

其實試的時間是晚上而且在家裡, 也懶得找個紅外線放射源來拍. 拍到煮食爐的火是青色應該沒問題吧...
怎樣也好始終是要拿出去實測一下才成. 而且IR拍攝技巧和可見光不一樣, 要重新摸索了.
花展2


想說沒有陽光就不去, 但反正是要外出那不如順道去拍一下. 結果還是去了.
剛好上一次在花展拍不到比較能看的秋英和非洲雛菊, 這次可以再嘗試.

不過依然拍不到orz
該說還沒習慣這鏡頭...

然後今年拍得比較能看的都是Tulips. 心想這麼愛拍Tulips不如乾脆去一趟荷蘭...
花展
1 2

去年花展說感覺很普通, 加上今年花展開始時天氣不好.
在想如果帶了女兒過來但卻沒有東西能取景就是白費氣力了, 因此今年沒帶女兒來.

正確來說是先自己來一次看看情況, 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帶女兒來.
不過當下決定是不帶了, 因為真的沒啥能拿來取景的地方佈置.

然後今年用的鏡頭是sigma的85/1.4 HSM, 最低對焦距離比較長有點不習慣.
不過今天意外的多用這鏡頭, 隨行的17-50/2.8幾乎沒拿過出來用...

之後天氣如果有好轉就再來拍一下.
Rubber Duck


拍照時就在想, 如果有支移軸鏡就好了. 我實在很懶去後製弄模擬特效.
不過C牌的好貴. 聽說某韓國鏡廠最近也推出一支APSC用的24mm移軸, 售價是C牌同焦段的一半.
但那廠的鏡頭本身就很難見到, 而且連實際推出日期也不知道, 只知道是今個月...


ps. 網站更新
Days at Flower Show 2013




老實說今年感覺很普通, 也可能是花展已去過一定次數吧.
另外再次實感自己的配備真的不夠應付拍遠而細小的東西, 雖說這份感覺也算是每年恆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