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2025
07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外拍


某天經過某商場看到宣傳海報說平台花園的聖誕燈飾已開放參觀, 於是看看.
去年也有來過, 不過太普通, 而且不太適合帶娃外拍, 連普通照都沒拍.
今年感覺也是沒有前年帶irfa來拍時那種華麗, 不過感覺也不錯. 於是今天帶ixra來看看.

案の定, 人好多. 可能只是最近都去相對人少的地方外拍一時不習慣.
最大的看點大概就是那些玻璃製的鬱金香擺設. 不過一直都被人圍著很難取得位置.
取景時主要讓ixra站或跪在擺設旁邊花叢邊上. 原本還想造出ixra站在花海上的感覺, 但位置和背景都無法容許我這麼做.
要在構圖裡把花放在ixra的前面本來就很高難度, 尤其是我沒腳架+企架這種玩意. 太易拍到背景的人類.
但這次我有把V社的娃架也帶來, 好讓ixra站穩一點. 其實也不大喜歡這麼做就是.

一如以往的, 我沒帶飛燈線. 理論上帶了會方便很多, 而且可以減少整個攝影過程的閃燈次數.
其實很討厭光觸發時相機會用機頂閃燈補助對焦, 但明明關掉機頂閃仍然可以對準焦.
這次我帶了上次內拍時使用的crobi名信片遮光, 但今天卻莫名奇妙無法觸發閃燈.
於是臨時把套在580EX上的柔光片貼在機頂, 580則改用後備的白膠袋來柔光.
雖然是超廉價的方法, 但效果也不賴. 總比把大大把的柔光傘帶來要好.


在這邊磨了三個多小時, 照片量大概是在家時的一半以下. 人多令按快門的次數也變少了, 這是沒法的事.
等位置和找位置也佔了不少時間. 不過因為是一個人來, 時間掌控自由多了.
這也是近來喜歡一個人外拍的原因.

今天ixra穿的上衣原本是DD用的, 對CBMG來說窄了一點.
尤其是手的袖口幾乎穿不過. 該死的CB設計娃身時沒考慮提供暫時拆下手腕的便利機構.
而這上衣本來只是寬領圍, ixra穿上卻變了露肩. 不過因為這樣エロ度又高了.

整體來說我很滿意今天ixra的打扮, 只是全程卻幾乎沒拍過腰以下的地方.
或許找天再用這個look外拍好了, 可能這邊也會再來一次...但等聖誕過後吧.
PR
今年的紅葉


又到了紅葉季.
我想星期日一定人多到拍不到照, 所以今年target星期六去定番的紅葉點看看.
可是唯一擠得出時間的也就只有今天, 而且只有下午. 是有點趕但衝衝看好了.

理論上因為前些日子都沒甚麼陽光, 葉應該還沒紅透. 不過我真正喜歡的正是變紅的時間, 並沒差.
而且實際上我喜歡黃的葉多於紅的葉.



其中一部份正好呈現出那個樣子, 而另一部份則變得通紅.
今天人還是多得很, 我想以後只能選平日來了. 其實我還想再試一次帶娃外拍.
但這人口密度真的有點麻煩...

這次移動距離沒昨年那麼長, 始終時間不算充裕.
雖然有帶著350D在身, 但今天收穫不多效果也不太好, 不後製了.
スープカレー・味噌ラーメン・豚丼チョコ


這三塊玩意是我七月人在札幌ドン・キホーテ閒逛時無意中看到的東西.
分別是札幌湯咖哩/旭川味噌拉麵/十勝豚丼味的朱古力(以下都用港譯).
擺了幾個月才拆來吃...還好賞味期限還要再幾個月.

包裝非常普通, 感覺有點像鄉鎮的土產品. 我在富良野marche見到的地方土產都比這個要精緻.
朱古力的顏色三款均是很普通, 看起來只會以為是普通的黑朱古力.

最先我隨手拿了一包, 是味噌拉麵味. 就普通的約70%的黑朱古力, 沒甚麼能理解為味噌拉麵的味道.

第二包是湯咖哩味. 未放入口就聞到很清爽的咖哩香料味, 入口後起初是以黑朱古力的味道為主, 但同時底下有個咖哩的香料味和辛辣味.
而且這股味道會慢慢浮現, 漸漸蓋過原本朱古力的甜味, 同時和黑朱古力留下的甘味一起共舞.

最後是豚丼味. 同樣也是黑朱古力的底, 但有種似乎不是屬於朱古力的甜. 可能模仿燒豚用的醬汁吧.
甜味持續一段時間, 但到後段開始和普通的糖味沒甚麼分別.


總結起來, 味噌拉麵味名不符實, 而豚丼味沒法做到位. 而湯咖哩味雖不算很驚艷, 但效果屬中規中矩之上.
整體來說質素不高. 嘛當成普通黑朱古力還能入口就是. 以這質素來看大概也解釋到為何沒有成吉思汗烤肉味.

而個人的喜愛度毫無疑問也是 湯咖哩味 > 豚丼味 > 味噌拉麵味.
說到湯咖哩味我覺得不驚艷的原因, 大概是因為我之前就嚐過朱古力咖哩和咖哩咖啡之類的東西.
這大概也再一次驗證了咖哩和朱古力其實是很搭調的食材.
I.Doll HK 2015


I.Doll是源自日本, 繼DP後最主要的娃系event之一(亞洲區內).
幾年前在台灣開了第一場後今年跑來香港開場. 對於香港的社群來說多了個event聚腳地是個好事.
唯一問題是地點比較偏遠, 在鐵路其中一條線的盡頭處. 話雖如此, 會場所在的建築物就在車站旁, 倒沒甚麼不便.

因為是第一屆, 攤數不多. 總之和知人們打過招呼, 然後簡單每檔都仔細看過一次就夠了.
I.Doll有提供所謂攝影區的東西, 和古時Dollism的娃聚桌是類似的東西. 其實本家I.Doll現時仍有這些設定, 算是定番吧.
實際上只是幾塊背景布掛起來就成的簡單攝影台, 我家ixra今天是便服而且人多擠迫, 就不走近了.
於是在更裡面的未使用空地拍了兩三張到此一遊就收拾離開. 好吧根本看不出是去了跑event....




既然帶了小姐出來, 打算找個地方順便拍點照. 於是想到順便試試IR, 去了某碼頭一趟.
到步時太陽也西斜了不少, 而且比上次來時明顯多了很多人. 可能因為上次是大熱天少人出戶外, 加上樓下似乎有人辦婚宴.

先不說時間不太充裕, 似乎我今次也找錯了試驗的地方. 沒有足夠的元素突顯IR的特性. 這裡指的是水和植物.
或許還是得去某水塘試, 但其實某水塘是我打算實戰拍IR的景點. 怎樣也好, 這次拍幾張也得到一些新的情報.

例如這次ixra的頭髮完全沒反射IR, 變了黑色.
上一次拿IR拍ixra時她的wig是歷史最久遠的睡覺wig, 相信不是現在主流的耐熱絲wig.
有可能髮絲的耐熱性和IR反射率有某種關係存在, 相信今後可以study一下這點.
不過熱能傳播和IR放射的關係很密切, 想想也是很理所當然.

總之這次拿一張後製成黑白看看好了, 也可拿來練習IR recoloring.




反正快日落, 順便試試用補光燈拍照.
讓ixra坐在高處, 一邊要看守免得ixra掉下來, 一邊又要改動相機裝置, 感覺比地獄谷時還狼狽.
今天有點煙霞, 日落不算特別美, 而且這裡離IFC和摩天輪頗遠, 加上是星期天, 大樓燈光不算很燦爛.
話說回來今日主要活動應該是跑event的, 但帶的東西看起來都是為了這順便的拍攝活動而準備.
該怎麼說, 始終搞不懂要怎麼拍夜景. 尤其是娃的...


懶得成文. 其他點列好了.
1. 今天ixra又向後趴了一次, 而且撞得很響, 頭蓋也飛開了. 回家驗傷時卻沒有甚麼傷, 謎.
2. 不過即使是DD大概也解決不了自立問題...只能盼望她們有自己平衡的能力(ぇ
3. 看人家拍得那麼方便, 或許真的避免不了腳架和娃架. 但袋沒位了...
4. でもジャッケトにタンクトップってエロいな…イシュラに真似させよかな
5. ixra胸口那個洞是用來散熱的.
山歩き


今天去了行山.

雖然偶爾會到郊外拍照, 但真的為了本格行山而到郊外, 近年來今天算第一次.
不計算登別的話上一次已是最少三四年前的事. 好吧登別地獄谷那次其實只是上下坡比較多的健行而已.
"行山"一詞在英語有分hiking和trekking, 但香港的行山路線通常是兩種活動同時發生的, 就不管那麼多了.

太久沒行所以選擇了比較簡單的路線. 由流水響水塘開始經桔仔山坳到鶴藪水塘完結.
裝備方面是兩部相機+兩支旅行鏡+單腳. 那支單腳必要時可當行山杖用, 但不大需要.

吃過午飯後開始搭公車到流水響水塘附近起步. 在公車站看到另一條線路很多人排隊, 查一查地名, 原來那邊有蘆葦觀賞點.



多年前也曾來過流水響, 對這裡最大的印象就是遠處一塊能走到水邊的草地.
這水塘一帶環境很清幽, 山中雖然悶熱, 但到了水邊則涼風陣陣.
走在水塘附近感覺很舒服, 於是在這裡漫遊了一陣子, 舉起相機拍了不少.

兩支鏡頭各有它們用的CPL濾鏡, 但只有IR有在用.
最近對於IR-590下的天空及雲對比不夠強感到有點不足, 在想利用濾鏡是否能overcome問題.
這次實際試試套上CPL, 似乎多少有點效果. 拍出來的天空會比較紅, 但無法確認對雲有沒效果.

沿山徑到達桔仔山坳的路並不難走, 很輕鬆. 到這裡總算有地圖牌.
水塘周圍一張地圖也沒有, 如果手機連不到網路會很麻煩. 還是事先準備紙地圖或offline路線圖比較好.
到九龍坑山山麓的路是大上坡路, 雖然吃力, 但總算應付到.
我們到了下一個分支點, 目的地是鶴藪水塘, 可是這只有標著往流水響和往九龍坑山的石.
路有三條, 其中一條是死胡同. 於是我們挑了往九龍坑山的路繼續走.

路仍然是一直上坡, 起初我以為只是翻過高點就會開始下坡, 但後來我們來到了一個高點, 在信號塔的底下.
這裡又有兩條分支, 其中一條是往沙螺洞, 看到這個開始感到不對勁, 於是往另一邊走, 到了一個很開揚的地方.
自己所住的市鎮盡收眼底. 來到這裡就醒悟到一件事, 我們走了反方向orz



不過錯有錯著, 這裡的景色很遼闊, 如果有支11mm鏡頭或許可以拍下全景了.
而且今天的能見度算比較高, 上山途中連遠在九龍的ICC都能看到, 甚至隱約看到澳門一帶的天際線.
景觀遼闊, 但同時也再一次讓人意識到這片土地是多狹小.

這位置標高約440m, 自己也沒想過會爬到這個高度. 本來路線裡就沒想過要爬這麼高, 也不認為自己肺活量能應付.
所以這次走錯路不單不感到浪費體力, 還有莫名的滿足感.

從這裡再走下去的話再一兩小時大概就能回到家附近, 但我們選擇走回頭.
上山用了半小時, 下山只用了十餘分鐘. 回到剛才的分支這次我們走往流水響的那邊.
即使去不到鶴藪水塘也能回到流水響繼續拍照, 但這次我們總算沒走錯路.
這條只寫往流水響的路到中途會再分支成往流水響和往鶴藪. 指示真模糊...




到達鶴藪水塘前有一大段路是往下的石階, 比上斜還要難走.
來到這邊時太陽已西斜了不少. 林道中沒有陽光照到, 因此不算很熱.
下了百多級石階總算到了近水邊的地方, 這邊景觀比流水響遜色, 但也很清幽.
陽光照在遠處的山丘上, 但有水的地方都沒照到陽光, 不論在可見光還是紅外線都形成很大對比.
因為觀景角度不多, 在這邊乘涼一會後就決定沿路離開. 等車時再拍了兩張日落...人多車少, 等車等了好久.
內拍


上星期的內拍實際上是為了這星期的內拍而做的測試.
上次拍完大致得知幾個問題: 1.背景掛得不夠高 2.LED顏色太暖 3.打光陰影不夠強(谷間的意味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 首先我上次拍完後就跑去買了一條冷白色LED燈飾回來.
10米長有100顆燈泡, 不過開始拍攝時已經壞掉了一段...大概用兩三次就要換新的了.
這次我改用晾衣架掛起背景, 布是普通的雪紡一層. 燈飾和布掛在一起.
晾衣架夠是夠高, 但不夠寬是個大缺點...這下子能取景的角度會變窄.

這天拍攝穿的是件連帽外套, 帽上有對兔耳, 感覺挺可愛.
某天負責試穿的irfa底下只穿件內褲就穿上外套, 但看起來感覺挺不錯, 於是有了這晚拍照的發想.
…好吧這次拍照其實是エロ取向, 只是irfa穿這外套很可愛而變成了エロカワ系. 這樣就好反正沒打算拍到15禁程度.
只有irfa一人在舞台上實在太單調, 於是把她們房間裡的布偶都拿出來. 包括在富良野買的.


上次拍攝時就發覺irfa身體的立體感不夠強, 原因在於觸發離機閃燈用的機頂閃燈. 我沒有紅外線遙控.
雖然補正設負三級外加一張小卡片擋在前面但仍然不足夠充分減光. 不過我想只要有塊更大更深色的東西就可以.
我看看手邊有沒有類似的東西, 然後找到之前接ixra的身時crobi附贈的postcard. 畫是當時的兩隻新女娃.
其中juno那張整張都是黑色調, 看起來用來減光的話效果會不錯, 於是黏到7D上試看看.
效果還真的很好, 陰影總算重新顯現出來了. 有了陰影才能顯出立體感(乳量的意味).



這次拍攝中irfa幾乎都擺出一些高難度姿勢. Crobi的身體可動性不高, 這些動作很多都要靠輔助小物維持.
例如體育坐的時候我就放了些東西卡著股關節, 讓胴體不會立即向後翻. 手肘也是用了類似方法.
要不是這麼做irfa也根本摸不到自己鎖骨, 更別說是手ブラ. 如果crobi有雙肘關節或許會比較好.
在家拍要搞這些就比較方便, 外拍的話可沒法弄. 不過即使換身也無法簡單解決這問題就是.

這次還是用85/1.4來拍, 也只有這支和50/1.8能做出bokeh, 所以沒有選擇.
但是這支自動對焦在室內環境根本用不了, 而手動對焦卻很不順暢. 指的是轉動對焦環未必會令焦點移動.
又或者是焦點的移動幅度和對焦環轉動幅度不相稱. 結果我要慢慢移動自己來合焦. 幾乎一張照要試5~10次才行.

這天拍到的數量不少, 而且暫時看來會拿來後製的也有一定數量. 7月以來有一大堆相片囤積...這下頭大了 囧
內拍試拍


房間的衣櫃的上半部現在有大部份變成小姐們的房間.
以前上半部有三個櫃門, 現在都拆掉了. 整個上半部為不損觀賞而改用半透明布幕, まぁ重點不在這.

三塊櫃門拆掉都沒丟, 只是收到一旁去.
最近在某處看到一張人家拍娃照的behind the scene, 拍的是其舞台(攝影場景).
這時我突然發覺其實可以不用只在自己的床鋪上搭場景, 然後想起了那些櫃門板都還在.

於是今天試試看. 家中高度一樣的東西只有四張ikea的圓椅子, 所以只能放兩塊. 但也比我的床闊多了.
後面有點凌亂所以掛白布, 或者去買塊有花紋的窗簾布比較好. 其實弄到背景看起來像窗邊就可以, 明顯現在不行.
怎樣也好看來要像一些日本DD玩家那樣直接把起居間當背景是有點難度. 色調的問題.

至於拍攝全程只用85/1.4, 為了取得較淺景深. irfa離舞台最後方約70cm, 離背景布應該有一米半.
光源方面只能用580EX bouncing + 機頂觸發用. 為了製造多點陰影我乾脆用卡紙擋在機頂燈前面.
至少irfa正面受光沒那麼多, 但要製造谷間陰影還是太強力...該死我必須靠機頂燈觸發閃燈才是問題.
而且我需要多一支閃燈替背景打光. 真該認真考慮入手一支副廠燈.

拍到後面我試著把LED燈飾和背景布掛在一起當背景拍. 感覺雖是不錯, 但有種前後景其實是兩張照的錯覺.
閃燈我放到背景布的前面bounce, 前景只靠加了柔光罩的機頂燈, 面部光源有點不足.
其實最不足的還是irfa頸的活動幅度...同時拍眼和谷間真的太勉強了.

話說85/1.4在這種逆光時紫邊變得好嚴重, 而且弱光時自動對焦完全廢掉. 突然覺得這支也不是那麼好用...


這次性質只是試setting, 實際拍攝要穿的衣服是另一件, 預定是下星期拍. 最後備忘:
1. 用室內晾衣架掛起背景布比較好
2. 下次用回黑白色的被鋪
3. 去找找顏色更冷的LED燈飾. 這個其實也是ikea物...色太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