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八月尾我始終想帶IR往大洗去, 於是我有必要在這個月決定IR機二代目的機選.
首先說起現狀, 我手上沒有多出來的相機可以拿來改裝. 於是要有新機只能買了.
當然買新品來改還是風險過大, 我沒有打算這樣做, 那只能從中古市場入手了.
先別提入手源的問題, 我本來計劃裡就有打算一兩年內讓350D退役. 現在算是提早了.
這一兩年是用來試驗350D是否能應付我第二代的IR config, 雖說預想結果不會很理想.
我打算重整IR機成Full(Two) Spectrum, 以後拍特定波長時就使用前置或內置濾鏡.
內置濾鏡算是比較新的玩意, 只有近幾年的單反有這個. Sigma倒是SD系列已經有在用.
近年興起這種的原因相信是近年有了LiveView技術. 單反裝這種濾鏡後要開LiveView才能handheld用.
基於前置鏡能少一塊就少一塊的原則我覺得這是可接受的, 也代表了我IR機可以不一定要考慮單反.
還有無反選擇. 但是, 無反要考慮的要素相對較多. Canon無反是從M5才開始比較能用, M3的對焦慢到不行.
另一邊因為Sigma有給E-mount用的轉接環, 於是我還可以考慮Sony無反. 但舊鏡的對應狀況令人憂慮.
尤其是在IR HotSpot問題可是鏡頭時期越新越易中標的狀況下, 令我更加擔憂現有鏡組的存續.
最主要是我不想帶兩機時還要帶兩組鏡...
目前我研究出相對理想的組合是Canon M系機+內置濾鏡+轉接環. 但這沒考慮機身性能和可用資源.
第一是中古M系列容易找的只有M3, 其次是現今沒有真正給M系列用的內置式IRpass濾鏡.
STC的只能給EF/EFS用, 即是說可以放在轉接環中, 但裝了這個無法用EFS鏡頭.
硬要說的話這一兩年另一個功用就是等這組合可以實現. 我想遲早都會有M系專用內置濾鏡的.
不過我現在的情況是我不太能等...而且我等得過這八月也等不過秋天的schedule.
於是, 我跑出去找了一部600D回家(はやっ
最主要原因大概是600D中古價比較低, 適合我現在這種急用的情況.
當然說價低其實還有450D400D甚至350D的選擇...這幾台搞不好連新的IRpass都不用買.
但既然是換新機那順便提升一下解像度之類也未嘗不是壞事. 而且太舊的機種也不知它能跑多久.
而選用的紅外線波長暫時不會有變動, 繼續是590nm. 原因是600D LiveView對焦真的很慢, 搞不好比M3還慢.
於是我想有可能無法用600D來完成第二代config. 裝了590nm的話雖然拍不到Aerochrome效果, 但至少在config無法完成時有個fallback.
總之filter未到手的這段時間我得先拿600D出去熟習一下操作. 沒液晶情報顯示很不習慣.
而且要找地方入手黑色的矽膠和細工用針筒. 相信多半要網購...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