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2025
07
[PR]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紅葉見


大晦日時看到天氣好得很, 想到這是練習紅外線拍攝的好時機. 只是想不到要去哪.
這時突然想起這時期有紅葉可看. 找一下情報, 看來前幾天正開始最紅的時份. 所以去看一下.

理論上用IR拍紅葉會沒甚麼特別效果, 所以連7D也帶去了. 鏡頭就旅行時的兩支定焦 +18-125.
突然發覺還沒實際試過18-125+IR是甚麼樣子. 初次試拍時是有帶過出去但卻沒用過...

這天我是自己一個去的關係, 就採取了另一個往目的地的方法. 簡言之是到市中心坐鄉民常坐的小巴到山腳再徒步上山.
由於找到把旅行時的NG旅行袋弄成背包的方法, 上山不怎累. 而且兩機三鏡應該只有4-5kg不會好重.
怪怪的總覺得下山時路比較長...

這兩三年這裡的楓香紅葉變得很多人知道, 因此觀賞人士也變很多. 葉的確是正紅, 而且有一部份樹已經掉光了葉.
以往我都受器材所限, 不能拍到很大的特寫和分出前後景. 今年也一樣, 只是85/1.4的淺景深可以彌補問題.
我只要找棵矮一點的樹就可以. 85/1.4在這邊可說是大派用場. 但我發現的又忘了帶ND鏡orz




反之350D則沒甚麼用武之地. 實際上紅葉拍出來也是淺灰色, 如果沒有鮮綠的樹混在一起的話實在沒看頭.
而我今天比較早來, 但打算和平常一樣等看完日落才走.

因此我再沿路一直深入看看. 從楓香的觀賞位置再走下山會到達水塘的一端.
拍照時就發覺有不少人是從這方向走上來, 但不知他們是怎麼到達水塘了.

我再在水塘邊的山路走一下看有沒有路到水邊. 但找不著, IR照倒是拍到幾張.
另外當然是休息一下, 這邊環境很好, 沒有楓香區域的吵雜.




太陽比較西斜的時份開始我再回去拍樹葉. 鎖定一兩棵比較照到陽光的拍.
主要是想把太陽耀光和樹葉都拍下來. 但有點難控制就是, 對焦也很辛苦...まぶC.
尤其山上風較大樹葉不斷搖才令人頭痛. 另一個難點當然是人多...畢竟鎖定了的都是比較人氣的位置.




今天總算是拍夠了, 最後就是看日落...隔著ViewFinder看.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何時學懂改WB弄出日落漸層的. 小樽那時也是不自覺就改WB拍.
我看了一下之前來這裡拍的日落照, 明顯那時我不懂這手法.


事後回家我把其中一張IR照弄成仿Kodak EIR的色調, 但看來不使用Full Spectrum IR是不太行的.
PR
《エゾ鹿出没注意》缶詰


之前說北海道之旅還有些土產的事要記下, 指的就是這種罐頭. 另外還有兩個其他的.
實際上我在札幌ドン・キホーテ先買了一個, 後來再在旭川機場的免稅店買了兩個.
我只記得在ドン・キホーテ買的不是這個.

這東西是大和煮, 裡面有鹿肉, 筍片, 生姜. 我在富良野時已經嘗試過鹿肉了, 味道大概有個譜.
只是另外兩罐對我來說是比較新奇的東西, 所以最先開這個來吃.

當然不是即開即吃, 先簡單用微波爐翻熱. 還好像加熱有點過頭...
然後鹿肉的味道口感還是不改我最初的"好像牛腩"的感想. 但這次更多一分像很多汁的牛肉乾.
尤其是大和煮的甜味令這東西一放入口就懷疑自己是在吃牛肉乾.
大概是五香牛肉乾和檸檬汁牛肉乾加起來除二的味道. 比較偏向果汁那邊.

另外肉碎和汁拌飯吃挺不錯的. 不過看來和啤酒不太合.
行ってらっしゃい我が子たちよ


機緣巧合下, 把ixra和irfa(的頭)託給友人送去天使之里做下取交換了.

原本沒想過有機會這麼做, 但現在總算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畢竟F-23頭相信也是廢番預備軍之一.
換一個新品頭回來的話, 至少有多幾年時間再給我思考形體持續的問題.

至於新頭回來可能會有的違和感的問題, 現階段的結論是等頭回來了再算.
當然到時即使真的有違和感也是沒法子的事了. 不過我想習慣了就好, 就像早陣子ixra的肌色差那樣.


作為紀念, 前幾天拍了幾張她們的合照. 暫時後製完的只有這兩張.
今年實際上是第十年(ixra計), 但其實本來也沒打算合照外拍.
今年主要想集中改裝房間佈局提供一個小空間給她們. 而且明明是雙子, 體形卻那麼大差距有點說不過去.

只是現在既然要讓她們去重生一次, 那就拍幾張照留念吧.
話說irfa連碰到ixra的手也有困難...偏偏我還被身體問題纏繞著orz
希望頭回來前可以有結論.


總之, 希望她們(的頭)平安回來.
即興拍


今早在弄衣服的時候, 因為ixra還光著身子就隨手拿了一條毛給她披著, 然後演化成即興拍.
今天天氣算不錯, 陽光入室量也充足. 感覺如果和平常一樣拍會有點無聊, 於是拿起了350D.

窗邊的話陽光充足, 理論上紅外線量應該也足夠. 意外的是, ixra的睡覺用wig會微量反射紅外線.
更意外的是, 我睡床週邊的布料似乎很多都會反射紅外線, 例如窗簾的黑色部份和黑色床單.
這兩者共通點都是ikea製品, 不過我想原因不是這. 我放在床上的藍色衣服也變得很藍.

關於紅外線下ixra的身體細節, 最明顯的是頭身色差幾乎不存在. 都成了白色.
然後是紫目在入光充足的情況會變成微青, 青目側是灰色. 另外兩邊都是Catch light會變弱.
妝容幾乎眼線以外的都會消失, 但看來胭脂可能會令面帶微青. 口紅也是夠光時會微青.
但乳首卻消失了. 似乎是粉彩色素的性質.




拍了一個半小時開始發現, 成像的整體銳利度搞不好不只和光圈有關, 還有就是焦點的距離.
似乎焦點越遠, 成像越是鬆散. 可能要再進一步考察. 也要研究紅外線量和成像銳利度的關係.

這次的有po的照四張裡除了第一張是用40/2.8拍, 其他都是用85/1.4.
用同一個光圈拍捍的話, 後者出來光暈比較明顯. 嘛口徑問題吧...


這次就這樣用原色輸出, 因為轉成黑白反而沒啥impact. 也沒必要做channel swapping.
來研究一下要去哪裡野外試拍...
無聊拍


本來是打算把350D帶出去繼續考察IR攝影的特性, 結果想了很久都想不到要去哪裡拍.
於是隨便在某大學附近下車, 來去看看新的設計系大樓.

那大樓是由Zaha Hadid設計. 我本身也挺喜歡這位建築師的流線設計.
之前已經在想要來看一看實物, 一直都沒成事. 今天隨意走動卻跑來了.
其實也有想過利用IR的特性來拍一張以這大樓為主體的照. 構圖中當然要有樹, 不然感覺會不像IR.
不過今天實地看過就發現大學的用地內應該沒有能實現我的構圖的地方. 找天再到外面找找看.
結果今天的照看起來和普通的可見光黑白照沒甚麼分別. 但挺有迫力就是. 拿來弄手機lockscreen背景也不錯...



之後由大學開始步行到碼頭附近. 今天異常多人, 尤其是新婚拍照團的數量...發生甚麼事了.
總之這邊拍不到甚麼, 收機走人.



今天雖說沒怎麼認真考察, 不過留意到今天的照都比較矇. 然後發現對焦越接近自己, 成像越是清晰.
改機前已知道焦距越遠焦點會移得越前, 看來問題源頭是這個. 因為我的鏡頭都沒調焦.
但是我想也有一部份原因是我今天光圈開得和平時可見光一樣大...

只是想到這裡我又一點不明白. 前幾天拍ixra時我也用350裝40 2.8拍了她一下.
當時我開F4, 焦點位置非常清晰. 但光圈開這麼大應該會很矇矓才是, 究竟原因何在?
見上げればカメラ、見下ろせばタニマ


ixra換了crobi身後活動上有兩個明顯問題: 很易彎腰和不能抬頭.
彎腰的問題我在旅行前已用貼皮的方法解決了, 旅行回來效果仍然顯著.

至於抬頭的問題, 嚴格來說ixra不是完全不能抬頭向上看, 而是向正面看時不能抬頭高過正常視角.
轉到側邊的話就可以抬頭了, 但幅度還是打了折扣.

有說植入頸部parts可以解決這問題. 就是那些一個環狀有坑位卡S勾的玩意.
我從沒用過, 總之試試. 然後我在某台灣店家那邊買了兩個. 我想irfa也會有用.

最初我已預想把這個塞進頭裡回令橡筋拉得更長, 所以稍作放鬆.
原本38cm放長到40cm. 初期crobi裝上的那條只有37cm左右.

但明顯還是太緊. 費了吃奶之力試了幾次才剛好把頸parts滑進去.
頭是可以抬得很高, 不過只能完全抬高和完全低頭. 唯有繼續鬆筋...

我來回鬆了幾次. 40cm -> 41 -> 42 -> 43.5 到這個長度橡筋也差不多鬆盡了.
直到最後43.5cm 雖然套parts是比較容易, 但視角的保持力還是一樣差.
而且因為鬆筋令股關節也很鬆, 坐姿變得很不穩定.




感覺為了讓她正面抬起頭而要犠牲其他視角並不太化算. 大概過一會子我會把頸parts拿下來把筋收緊.
現在先拍一下照...feature抬起頭的俯視角. 還有當然是趴下之類的. 好吧這次是刻意拍得這麼露骨的.





在準備相機時無聊拿我的手機來玩的ixra.
い:"つまんなーいぃ"
俺:'自分の写真をみてどうする…"
赤外線撮影 試行錯誤その一
天氣晴朗對紅外線攝影來說是很重要的. 不過今天有點晴朗過頭, 好熱.
但也不管那麼多了, 我想儘快拿去改好的350D實地測試. 所以去了家附近的公園.

我帶了三支鏡去 : 40 2.8, 7D kit鏡的15-85, 和350D一起來的第一代sigma 18-125.
去到公園發現超多人...放狗和龍友團不在話下, 還有一堆孕婦來拍記念照...

人就不管了. 首先測試開始前要做一個準備: 拍捍白平衡參考照.
紅外線攝影中, 精確的白平衡和構圖有同樣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會利用綠色植物當參考.
但賣濾鏡的那店家則說用純白物體當參考效果會比較好. 總之我兩個參考都拍下來.
話說我好像用了日光來當拍參考照時的白平衡.




然後我找了個位置拍了兩張一樣的曝光構圖, 分別用兩個WB.
發現用草地當WB的那張, 植物會比較白. 整體色濃度沒那麼高. 但兩張一樣是很濃的橙色.
這時我還沒發覺這WB有甚麼不妥的.

總之我在公園裡打轉拍了一些花草樹木,水,天空,人類. 發覺幾件事:

1. 耀光比較容易發生, 而且很難避開.
2. 煙霞和Distance fog的影響比較少.
3. 成像銳利的光圈值會變大一點, f8 -> f13 這樣.
4. 在我的350D的場合, 測光值再減1~2級就差不多了.




之後回家開始後製. 事前我有拿過樣本照片檔試後製, 也知道Lightroom和CameraRaw無法正常讀取WB值.
所以看起來應該是一片泛紅, 難以後製. 拍攝時使用自動白平衡或WB presets也會有此情況.
但我的照片卻沒這問題. 我猜和我拍WB參考照時不是用AWB有關, 這點需要研究.

不過能正常觀看也不代表能正常後製. 首先一般來說理想的color IR照片中天空等IR成分少的地方應該會變成棕色.
而我的仍然是一片橙, 但沒法在LR調WB. 還有就是理論上照片紅外線量豐的地方應該以青色來表現.
尤其我用的Super Color filter應該會有很強的Cyan色塊才是. 我必須重調WB.

這邊我看了網上教學動用了Adobe的DNG Profile Editor.
把其中一張照片轉成DNG後丟到那邊改WB, 再把那設定值輸出成custom camera profile給LR用.

適正的設定值我只能自己慢慢試. 試行初誤了良久後, 總算找到一點訣竅.
一般教學只會說把色溫調低, 但我個人的場合則也對藍色channel動手腳.
大概是這樣: Temperature -100, Tint -25, Blue Hue -60, Blue Saturation +100

以這個組合輸出成Camera Profile, 再配合LR那邊的濃度和色相調整, 總算弄到一張"材料照".
我發現套用camera profile直後, 使用白WB拍的照色溫會直跳到50000, 使用綠WB的會跳到6800.
不過把前者的色溫調回6800後, 兩者的效果就會差不多. 而我認為比較順眼的色溫值大概是5000.




最後是Photoshop那邊的調色了. False color IR 都要靠PS才成. 重點是Channel Swap.
棕色的天空會變回暗藍色, Cyan色的樹木則變成黃色. 之後再靠Adjustment來修改. 常見的綿花糖樹就是這麼做.

今天的拍攝總算讓我多了解一點有關紅外線照片的特性. 但要試的東西還很多.
例如拍WB參考照時所用的WB對最後成品色彩的影響, 還有今天沒法試的焦點移位考察.
說實在還沒想到要怎試...

話說走前我再拍了一點dust check, 塵埃好像變多了...搞不好要把filter拆出來再封過.